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2019年下半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B類《綜合應用能力》真題(網友回憶版)
一、注意事項一 、本科目滿分150分,時限120分鐘。
二、 請在本科目答題卡的指定位置按要求填寫(涂)姓名和準考證號。
三、 請用黑色墨水筆在答題卡的指定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在題本上作答無效。 四 、所有題目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五、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答題,將題本、答題卡和草稿紙整理好放在桌面上,待監考人員清點無誤 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材料材料1
親社會行為作為一種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在人類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親社會行為是一種積極的社會行 為,它符合社會期望,是行為者關心幫助他人、自覺自愿給行為受體帶來利益和福祉的一類行為,如分享、合作、安慰、捐 贈、關心、謙讓等,是人與人之間形成和維持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親社會行為有利于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的成長。
材料2
學校作為一個集體,對促進青少年親社會行為發展至關重要。對于學校如何培養青少年的親社會行為,有以下幾種觀點:
觀點一 :學生在班集體中,每個人都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班主任可以將班級工作落實到每個人,通過表揚和獎勵,使學 生生活上相互幫助、彼此關愛,學習上互學互助、共同分享,為集體獻計獻策,恪盡職守,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 好氛圍。
觀點二:針對青少年崇拜偶像的特點,利用主題班會等形式,引導學生發掘偶像身上具有的親社會行為及其他優良品質,
如投身公益、孝敬父母、關心社會、勇于創新等,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 美德。
觀點三:共情是一種感受體驗他人情感的能力,移情訓練可培養共情能力。如某班級組織學生幫助山區困難孩子時,有的 學生不太主動。當老師帶他們來到山區,孩子們困難的家境、對讀書的渴望深深觸動了他們,于是大家都非常自愿地捐贈物 品。學校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體驗助人、合作、分享的積極感受,促進親社會行 為的發展。
材料3
①隨著無人超市的興起,使又一次零售革命加速到來。②從百貨商店到連鎖商店再到大型超市,盡管零售的本質始終是圍 繞效率、成本與體驗的“買買買”,雖然基于消費變革與技術變革,零售基礎設施一直在變。③隨著電子商務時代,人們的生 活已經與網絡密不可分。④信息、商品與資金的流動效率一直在升級,消費者的習慣和品味也在不斷變化。⑤就國內而言, 商家打通線上與線下的努力一直以來在進行。⑥而日本大型超市衰落,便利店挺進鄉村,中國一些精品超市遇冷等現象,也
未嘗不是一件壞事。
②技術對商業的推動作用可能是決定性的。②無人超市之所以可能,主要是章到了技術監管的“鑰匙”,這離不開生物識別、 4G網絡、移動支付等技術的開展。⑨高科技在超市的普遍應用,卻讓購物者如入“無人之境”,處處走不出“電子圍欄”。@ 比如在某大型無人超市,當你章起架上的貨品,APP上購物車里就會相應增加此物, 一旦放回,購物車馬上自動增減。? 這種科技感,既能讓交易 ·不聞不問”,又組成了商品價值以外的體驗價值。?應該說,“無人”并非新概念,街頭自動販賣機 即是,但無人超市的最大賣點是全新的購物場景,而購物場景的多元化,恰恰行業人士被預言為新消費時代的趨勢。
材料4
隨著私家車數量的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車主面臨停車難的問題。回家沒地方停車讓A市居民苦不堪言,老人坐板凳駐守、 電動車鎖鐵鏈占地、豎警示樁等現象經常發生。為此,A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對1000名擁有本市車牌的私家車主進行
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在所居住的社區,已經購買停車位的車主占27.7%;目前還沒有購買停車位,但已經有購買打算的車主占 129%;而沒有買停車位,也不打算購買或居住的小區已無車位可買的車主比例占51.9%;另有75%的車主所居住的小區可 免費停車,因此不需要購買停車位。
沒有購買停車位的車主,“小區內租位停車”的占55.4%;“在小區內或附近隨機尋找車位,按日或按小時結算”的占17.3%; “小區內無出租車位,在附近租位停車”的占16.1%;“在小區內或附近隨機尋找臨時免費停車點”的占11.2%。
調查結果顯示,表示自己所居住的小區及周邊的停車位“很緊張”和“較緊張”的比例分別為39.8%和44.3%;認為“不緊張”
的有14.0%;另有19%的人表示“不清楚或無法判斷”。
由于小區停車位比較緊張,車輛占道或亂停放的情況時有發生。受訪車主表示這一現象在自己小區“經常會發生”的有
312%;“偶爾會發生”的有45.5%;另有22.7%的車主表示“沒有看到”;還有0.6%的人“不清楚”。與此同時,當問及小區是
否發生過車主在爭搶非固定車位而產生糾紛的情況時,表示看到過此現象的車主有48.0%,其中“經常有”占7.0%,“偶爾有” 占41.0%;而表示沒有看到這一現象的車主有51.1%;另有0.9%的人“不清楚”。
從受訪車主對居住社區停車位規劃與管理的評價上看,認為小區的停車位規劃“很合理”和“較合理”的車主分別為3.9%和 25.5%;評價“一般”的有37.1%;認為“不合理”的有27.0%;另有6.5%的人表示“不清楚或無法判斷”。與此同時,對小區物 業車位管理服務表示“很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為3.2%和29.7%;評價“一般”的占43.7%;表示“較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 分別有12.1%和5.8%;另有5.5%的人表示“不清楚或無法判斷”。
總的來說,車主對居住社區或周邊停車表示“很滿意”和“較滿意”的分別為2.6%和23.2%;滿意度為“一般”的有43.9%;“較
不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分別為16.5%和10.7%;另有3.1%的人表示“不清楚或無法判斷”。
材料5
近日,A市北二環花園社區居委會接到M小區居民們反映的停車位糾紛問題,居委會工作人員小張隨即到該小區了解情
況。該小區是2006年左右建成的, 一共十棟樓。據居民們介紹,去年四月份小區里換了新的物業公司,物業通知從下個月 開始小區停車要收費了,而此前該小區從未收過停車費。物業劃設的停車位主要集中在8、9、10號樓前,有編號的停車位 有66個。 一說到停車位的事,很多居民都聚攏過來。他們表示,物業對于車位分配方法、收費標準等沒有征詢過居民意見, 也沒有提前通知大家。還有居民表示物業公司的這種做法是非法占地,需要紿大家個說法。物業相關負責人則表示:“是有 居民跟我們反映有外小區的來我們這停車,才這樣做的。而且,如果不劃分停車位我們也沒有辦法進行規范管理。”初步查 看情況后,小張表示將展開進一步調查,盡快協調解決此問題。
材料6
2017年12月4日,出租車司機王師傅載著一對懷抱昏迷小女孩的夫婦,緊急趕往兒童醫院。當時正值高峰期,道路擁堵, 王師傅怕耽誤孩子病情,打著雙閃一路“狂飆”,以最快的速度將他們平安送到了醫院。事后,王師傅說,自己開了多年出租 車,從未違法行駛,這次趕時間違章駕駛了,還闖了紅燈,不過自己并不后悔,畢竟救人是第一位的。
2018年7月6日, 一張圖片在網上流傳,引發熱議。圖片中某海關女關員身穿吊帶裝,在海關行政審批受理窗口辦理業務。
經查,當天這名女關員因有急事向帶班科長請假外出,并征得了同意。在她換上便裝即將離開辦公區時,某企業報關員到達 辦事窗口,她急人之所急,立即為其辦理相關業務。核實情況后,該海關對當事女關員和科室負責人進行了嚴肅的批評教育, 重申工作紀律和要求:服務窗口有形象規定,著裝應嚴謹。但也有網友認為,人與人之間應多點理解和包容,女關員此舉是 對工作負責的表現,不應苛責。
三、作答要求概念分析題:分析材料1-2中的觀點、表述等,按要求回答問題。(24分)
校閱改錯題:材料3在行文邏輯、文字運用等方面存在一些錯誤或不當之處,如語句順序不當、語法錯誤、用詞不當、錯 別字等,指出其中的8處并予以改正。(32分)
要求:指出及改正時,請使用句子序號,不用抄寫全句。
材料分析題:分析材料4- §內容,按要求回答問題。(44分)
寫作題:閱讀材料6,按要求作答。(50分)
請從給定材料出發,聯系實際,以“小議規則“為題,自選角度,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
1觀點明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流暢;
2.總字數800~1000字。
1、參考答案:
2、參考答案:
1、①語法錯誤,應刪除“使”
2、②用詞不當,應將“雖然”改為“但是”
3、③語法錯誤,應刪除“隨著”或者在“時代”后加上“的到來”
4、⑤語法錯誤,應刪除“以來”
5、⑥用詞不當,應將“壞事”改為“好事”
6、②用詞不當,應將“開展”改為“發展”
7、②用詞不當,應刪除句中的“卻“字,并在“處處”前加上“卻”
8、@用詞不當,應將“增減”改為“刪減”
9、?語句順序不當,應將最后分句改為“恰恰被行業人士……”
3、參考答案:
4、參考答案: 小議規則
所謂規則,指的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小到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大到整個世界的運轉法則,都 可以統稱為“規則”。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制約性,帶有令人不那么舒服的約束力,但我們也應著到,規則并不是一成不變 的,它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的進行補充、完善,在合乎法理的基礎之上,越來越有“人情味兒”,那當規則意識與人情 味兒、法理與情理出現矛盾時,我們又應如何抉擇呢?
規則應代表的是我們做事做人的底線意識,堅守底線,捍衛規則的尊嚴與權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追溯到夏商 周時期,規則意識就已開始萌生,上有分封宗法制約束諸侯貴族們的權利,下有禮樂制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雖其目的在于 加強天子的統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規則為社會的繁榮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到了春秋后期,禮崩樂壞,規則失 效,導致戰亂頻繁、民不聊生……可見, 一個國家的安定與否總是要先看其規則體系的是否完善,是否在建立規則的同時遵 守規則、敬畏規則、擁護規則。
但是,我們也決不能擠枉過正,沒有任何人情味兒的規則,就會變成壓迫人民的工具。規則并不是越嚴厲、越嚴苛, 便越有利,俗話說“苛政猛于虎”,正如秦朝施行嚴刑酷法,輕罪重罰,人民賦役繁重,激化社會矛盾,各地起義不斷,最終 導致秦朝早亡。其實,法理與情理并不相悖,在“反四風”行動中,雖對婚喪嫁娶等人情往來做出了規范,但并不是全然的禁 止,只是要對操辦事項、時間、地點、宴請標準等進行控制,既照顧了民風民俗,又給黨員干部套上了“緊箍咒”,讓“人情 往來”行駛在規則的軌道之上。
所幸規則與人情也并非壁壘森然,平衡好規則與人情之間的關系,做到情、理、法相融合,才能建成健康和諧的社 會。在城市執法過程中,情理與法理的碰撞最為焦灼,這考驗著我們政府處理情與法之間的矛盾的能力,其中也不乏有能令 我們轉憂為喜、深感欣慰的事件:交警大隊按交通法規對違停的面包車處以罰款,卻得知司機家庭困難,本人急病住院,因 家中無人會開車才導致違停,罰款可能會成為壓垮這個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法理與情理之間進退兩難的交警大隊,最 終決定遵守規則照罰不誤,但他們自發捐款,為這個困難家庭送去關懷。法理之外的人情不僅沒有削減規則的威嚴,反而為 其增添了一絲人情的溫暖。
遵守規則,維護規則的權威性使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但我們也應認識到人情不是規則的絆腳石,而是使規則更加完 善、使社會生活更加和諧的助力軍!
1、參考答案:
2、參考答案:
1、①語法錯誤,應刪除“使”
2、②用詞不當,應將“雖然”改為“但是”
3、③語法錯誤,應刪除“隨著”或者在“時代”后加上“的到來”
4、⑤語法錯誤,應刪除“以來”
5、@用詞不當,應將“壞事”改為“好事”
6、②用詞不當,應將“開展”改為“發展”
7、②用詞不當,應刪除句中的“卻“字,并在“處處”前加上“卻”
8、四用詞不當,應將“增減”改為“刪減”
9、?語句順序不當,應將最后分句改為“恰恰被行業人士 ……”
3、參考答案:
4、參考答案: 小議規則
所謂規則,指的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小到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大到整個世界的運轉法則,都 可以統稱為“規則”。其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制約性,帶有令人不那么舒服的約束力,但我們也應看到,規則并不是一成不變 的,它跟隨著時代的變化,在不斷的進行補充、完善,在合乎法理的基礎之上,越來越有“人情味兒”,那當規則意識與人情 味兒、法理與情理出現矛盾時,我們又應如何抉擇呢?
規則應代表的是我們做事做人的底線意識,堅守底線,捍衛規則的尊嚴與權威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追溯到夏商 周時期,規則意識就已開始萌生,上有分封宗法制約束諸侯貴族們的權利,下有禮樂制約束人們的思想行為,雖其目的在于 加強天子的統治,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規則為社會的繁榮穩定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而到了春秋后期,禮崩樂壞,規則失 效,導致戰亂頻繁、民不聊生 ……可見, 一個國家的安定與否總是要先看其規則體系的是否完善,是否在建立規則的同時遵 守規則、敬畏規則、擁護規則。
但是,我們也決不能矯枉過正,沒有任何人情味兒的規則,就會變成壓迫人民的工具。規則并不是越嚴厲、越嚴苛, 便越有利,俗話說“苛政猛于虎”,正如秦朝施行嚴刑酷法,輕罪重罰,人民賦役繁重,激化社會矛盾,各地起義不斷,最終 導致秦朝早亡。其實,法理與情理并不相悖,在“反四風”行動中,雖對婚喪嫁娶等人情往來做出了規范,但并不是全然的禁 止,只是要對操辦事項、時間、地點、宴請標準等進行控制,既照顧了民風民俗,又給黨員干部套上了“緊箍咒”,讓“人情 往來”行駛在規則的軌道之上。
所幸規則與人情也并非壁壘森然,平衡好規則與人情之間的關系,做到情、理、法相融合,才能建成健康和諧的社 會。在城市執法過程中,情理與法理的碰撞最為焦灼,這考驗著我們政府處理情與法之間的矛盾的能力,其中也不乏有能令 我們轉憂為喜、深感欣慰的事件:交警大隊按交通法規對違停的面包車處以罰款,卻得知司機家庭困難,本人急病住院,因 家中無人會開車才導致違停,罰款可能會成為壓垮這個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法理與情理之間進退兩難的交警大隊,最 終決定遵守規則照罰不誤,但他們自發捐款,為這個困難家庭送去關懷。法理之外的人情不僅沒有削減規則的威嚴,反而為 其增添了一絲人情的溫暖。
遵守規則,維護規則的權威性使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但我們也應認識到人情不是規則的絆腳石,而是使規則更加完 善、使社會生活更加和諧的助力軍!
上一篇:2019年下半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C類《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貴州湖北/內蒙古安徽/云南青海/甘肅/四川網友回憶版)
上一篇:2019年下半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B類《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貴州湖北/內蒙古安徽/云南青海/甘肅/四川網友回憶版)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