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即使社會努力提供了機會均等的制度,人們還是會在初次分配中形成收入差距,由于在市場經(jīng)濟中資本也要取得報酬,擁有資本的人還可以通過擁有資本來獲取報酬,就更加拉大了初次分配中的差距,所以當采用市場經(jīng)濟體制后,為了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就必須通過由國家主導的再分配過程來說縮小初次分配中所形成的差距;否則,就會由于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形成社會階層的過度分化和沖突,導致生產(chǎn)過剩的矛盾。
這段文字主要談論的是:
A.收入均衡難以實現(xiàn) B.再分配過程必不可少
C.分配差距源于制度 D.收入分配體制必須改革
2.法國語言學家梅耶說:“有什么樣的文化,就有什么樣的語言。”所以,語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或語言、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的傳授,以為這樣就能理解英語和用英語進行交際,往往會因為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而頻頻出現(xiàn)語詞歧義、語用失誤等令人尷尬的現(xiàn)象。
這段文字主要說明:
A.語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的特點
C.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應受到重視 D.交際中出現(xiàn)各種語用錯誤的原因
3.近代體育的興起,促使希臘人產(chǎn)生了恢復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念頭和行動。1859—1889年希臘人舉行過4屆奧運會。這時,德國一批學者對古代奧林匹克的遺址進行了發(fā)掘,對古代奧運會有了更多的了解,從而激起了人們恢復奧運會的愿望。1894年,由法國顧拜旦發(fā)起,在巴黎成立了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按照國際法,國際奧委會是一個具有法律地位和永久繼承權的法人團體。
這段文字是說:
A.國際奧委會是最有影響的國際體育組織
B.國際奧委會的歷史悠久
C.國際奧委會對奧林匹克運動會擁有一切權力
D.國際奧委會有權選擇和決定舉辦奧運會的城市
4.海洋中波浪沖擊海岸時激起大量的浪花,沖擊力可以摧毀堅固的建筑物,其中蘊藏著極大的能量。每秒鐘在1平方公里海面上產(chǎn)生的能量可以達到20萬千瓦之多,據(jù)科學家估計,全球波浪能的儲量可以達到25億千瓦。現(xiàn)在,沿海各國都十分重視利用這種能源作為發(fā)電動力。
最能準確復述上述這段話的意思是:
A.海浪中蘊藏有巨大的能源
B.波浪能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能源
C.世界上尚有25億千瓦的波浪能等待開發(fā)
D.沿海各國利用海浪能源可以發(fā)電25億千瓦
參考答案與解析
1.【答案】B。解析:文段首先介紹了在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下初次分配過程中收入差距被拉大的現(xiàn)狀,為了應對這一現(xiàn)狀,國家必須進行收入再分配,通過二次分配達到縮小收入差距,化解社會矛盾的功效。“再分配過程”是文段主要談論的內(nèi)容,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本題D項為干擾項,但“收入分配體制”包括分配與再分配,與文段主要談論的內(nèi)容不符,且“必須改革”從文中無法得出,可排除。
2.【答案】C。解析:文段先引用梅耶的觀點指出語言的工具性和文化性不可分割,接著具體分析了在語言教學中只注重語言的工具性而忽略其文化性將會導致的一系列后果(語詞歧義、語用失誤等令人尷尬的現(xiàn)象)。故文段主要想說明的是在語言教學中應重視語言的文化性。
3.【答案】B。解析:文段以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念頭為引入,引出了“奧林匹克委員會”這個主題詞和相關內(nèi)容,“奧林匹克委員會”是什么時候成立的,是一個什么樣的團體,所以文段想要表達的是“奧林匹克委員會”來源的歷史,B項概括恰當;根據(jù)常識也可排除A、C、D項。
4.【答案】A。解析:文段為總分結構,后文“每秒鐘在1平方公里海面上產(chǎn)生的能量可以達到20萬千瓦之多”的介紹是想證明浪花蘊藏著極大的能量,A項概括準確;B項文段未體現(xiàn);C、D項描述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