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奏響文化建設的時代樂章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起點,更應加強文化建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以科技賦能助推文化產業化融合發展,同時推動文化走向民眾,實現文化成果共享。
千古文化薪火相傳,文化建設需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既要保護好物質文化遺產并加以活化利用,也要在承繼非物質文化中融入人文精神,以文化人。傳統文化是人類歷史中的瑰寶,當繼往開來、傳承發展。潮州古城的保護、海陽縣遺跡的修繕,不僅保留了古城古味的歷史印記,更在活化利用中深入挖掘其價值功能與精神內核,讓古城煥發全新活力。同時,為了更好地發揮傳統文化的價值和作用,也要在表演藝術、傳統習俗等文化形式中加入一點“人文”色彩,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更好地塑造個人,引導社會。
做好文化產業,為文化建設新征程注入活力。不僅要推動文化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品牌;更要以科技賦能,塑造文化產業新業態。文化絕不能停留在冷冰冰的文物遺跡或是束之高閣的歷史故事,而應積極擁抱產業化浪潮,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正如山東省建設革命歷史發展館,在傳承紅色革命精神的同時也帶動了鄉村旅游業等多元產業的協同并進。同時,從故宮淘寶利用互聯網社交締造故宮文化IP,到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打造特色數字視頻講述中國故事,站在“文化+”和“互聯網+”的時代風口,唯有為文化插上數字科技的翅膀,方能實現文化產業真正的突破與長遠發展。
文化建設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注重基層文化建設,傾聽民眾聲音的同時,也要推動文化共享,滿足民眾多樣化需求。我國是農業人口大國,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決定了整個國家的文明水平。近年來農村文化大院在提升自身文藝表演宣傳能力的同時,也采用了先進的社會采購理念,傾聽百姓的心聲需求,讓文藝百花綻放神州大地。與此同時,城市公共文化服務綜合體建設也穩步推進,正如城市多功能圖書館,儼然已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和智慧燈塔,豐富的圖書和安靜的環境,為市民搭建了閱讀思考的精神家園。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根之所系,脈之所維,這個根脈就是文化,而文化建設正是認識、了解這個根脈的工具。悠久歷史長河里的文化遺珠,如同洪荒烈火淬煉出的精金,亙古風霜琢磨過的美玉,做好文化建設將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強支撐。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