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2024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指導:服務基層人員選職位步驟詳解
國考報名中,看懂職位表是重要的一步,只有會看職位表才能精準地挑到適合自己的職位。2022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表共分四個表單:中國國家行政機關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中央黨群機關、中央國家機關省級以下直屬機構以及中央行政機關(本級)。考生可以先選擇一個自己想報的系統,然后再在具體的職位里查找適合自己的職位。考生可以先選擇一個自己想報的系統,然后再在具體的職位里查找適合自己的職位。會使用excel表格的同學在查找適合自己的職位時會更快捷一些。下面,華公教育就分人群教考生一些查找技巧。
除了應屆生以外,在職人員也是參加國考的巨大群體。由于現任工作不理想或者種種原因,令一大批在職人員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對于在職人員,華公教育建議考生從自身的條件入手去查找職位,因為自身條件是硬性條件,比如專業、學歷、基層工作經驗等,如果達不到標準,此職位是定然不能報的。
第一步:先從“基層工作經驗”入手挑選
本著報名“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如果你有5年工作經驗,最好選擇5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這樣可以縮小報考人員范圍,減少競爭力度。但如果你想擴大搜索范圍,多給自己一些機會,那就選擇要求基層工作經歷是“兩年及以上”的職位:
在基層工作經驗這里,華公教育提醒考生要注意的是,也可以選擇無限制,以擴大搜索范圍。
市(地)級及以下直屬機構主要招錄高校應屆畢業生。基層工作經歷,是指在縣(市、區、旗)、鄉(鎮、街道)黨政機關,村(社區)黨組織或者村(居)委會,以及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工作過(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不在此列)。在軍隊團和相當團以下單位工作的經歷,退役士兵在軍隊服現役的經歷,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高校畢業生實習見習基地(該基地為基層單位)參加見習或者到企事業單位參與項目研究的經歷,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報考中央機關的,曾在市(地、州、盟)直屬機關工作的經歷,也可視為基層工作經歷。直轄市區(縣)機關工作經歷視同為基層工作經歷。基層工作經歷計算截止時間為2021年10月。
第二步:按照“學歷”挑選
考生可以先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歷,比如一名專科生可以選擇:
這樣又會剔除掉一批職位,進一步縮小了可選職位的范圍。
注:招錄職位表中所要求的學歷為報考人員所獲得的最高學歷。社會在職人員應以其已經獲得的最高學歷進行報考,同時還要考慮專業問題,比如本科是管理學專業,研究生是經濟學專業,那就要以經濟學碩士去選擇職位。應屆高校畢業生以即將獲得的最高學歷進行報考。
第三步:按照“專業”挑選
學歷選完之后,考生可以選擇專業,比如公安學的考生,可以篩選包含“法學”兩個字的專業。
在專業這一步,會剔除一大批職位。華公教育要提醒考生,由于很多考生對自己的專業只知道精確名稱,比如有考生的專業為“思想政治教育”,但這個專業屬于大法學,(考生可參考《國家公務員考試本科專業類別對照表》)因此考生也可以篩選“法學”專業。但是由于每個部門有自己的特殊情況,考生在拿不準的情況下,建議要致電其部門及用人司局詢問專業詳細招錄情況。
另外,國家公務員考試職位中有很多不限專業的職位,考生也可以通過篩選功能將不限專業的職位選出來,進行職位選擇。
第四步:注意 “備注”欄
這些職位選擇出來之后,考生還需要看的是 “備注”欄。
備注一欄里的條件包含工作經歷、職業能力、英語水平,應屆畢業生身份等等關鍵信息,考生們一定要展開看仔細。
第五步:看職位本身條件
當剩下所有職位你都符合標準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看職位本身的條件了。比如“部門名稱”“用人司局”“機構性質”“機構層級”“職位屬性”“職位名稱”“職位簡介”,看看此職位屬于哪個部門,從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心里預期。
第六步:看其他相關欄
比如“是否組織專業考試”、“面試人選與計劃錄用人數的確定比例”、“政治面貌”等,這些看似不是很重要的選項,可能成為最后的絆腳石。所以考生要三思而后行。華公教育建議考生,如果你的面試能力很強,而筆試較弱,那么適合報考5:1的職位,反之則報考3:1的職位,盡量做到揚長避短。
當你挑選到合適的職位時,就可以去報名系統找到相應的職位進行報考了。在這里,華公教育教給考生一個選擇職位的好方法,那就是使用華公職位檢索,考生可以在這里進行多個適合自己的職位比對,從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職位。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