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邏輯判斷
【點撥】邏輯判斷題目主要分為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其中必然性推理是整個邏輯判斷的基礎,解題時需要運用一些邏輯學的基礎知識;可能性推理題目首先要對論證進行分析,找到論證關系。
考點直擊——假言命題(必然性推理類)
例題速遞
小趙、小錢、小孫和小李在討論是否參加單位的演講比賽,小李說:“我不是很想報名參加。只有你們?nèi)齻€人都報名了,我才去報名。”
如果小李所說為真,下列哪項也一定為真?
A.如果小趙、小錢和小孫都報名了,那么小李也報名了
B.如果小李和小趙同時報名,那么小錢和小孫就不報名
C.如果小孫不報名,那么小李也不報名
D.如果小李不報名,那么小趙也不報名
【答案】C。解析:題干推理形式可寫成:小李報名→小趙且小錢且小孫都報名。A選項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B選項由題干推不出;D選項否定前件不能推出否定后件。因為題干后件是聯(lián)言命題,否定一個,整個后件就被否定,故可以推出否定前件,故C項為真。故正確答案選C。
知識速備
假,是假設的意思,假言命題就是帶有假設條件的命題。假言命題通常包含兩個肢命題:反映條件的肢命題在前,稱為前件;反映結果的肢命題在后,稱為后件。根據(jù)前后件間條件關系的不同,又可分為三種:
(1)充分條件假言命題
當條件p存在時,結論q一定成立,而無須考慮其他條件,則p是q的充分條件,即“有它就行”。
例如,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會濕。一旦天下雨了,地肯定會濕,地未濕就一定沒有下雨。
可表示為:如果p,那么q或p→q(p是前件,q是后件,“如果……那么……”是聯(lián)結詞)。
其他聯(lián)結詞還有“只要……,就……”、“若……,則……”等。
真假關系:當p出現(xiàn)而q沒有出現(xiàn)時,充分條件假言命題才為假,即“p真q假才為假”。
注: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并未斷定條件p未出現(xiàn)時的情況,所以條件p為假時該命題恒成立。
(2)必要條件假言命題
當條件p不存在時,結論q一定不成立,則p是q的必要條件,即“沒它不行”。
例如,只有年滿18周歲才有選舉權。在沒有達到18周歲的時候肯定是沒有選舉權的,有選舉權就說明已經(jīng)年滿18周歲了。
可表示為:只有p,才q或p←q(p是前件,q是后件,“只有……才……”是聯(lián)結詞)。
其他聯(lián)結詞還有“不……,不……”、“除非……,否則不……”、“沒有……,就沒有……”等。
真假關系:當p不存在但q成立時,必要條件假言命題才為假,即“p假q真才為假”。
注: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并未斷定條件p存在時的情況,所以條件p為真時該命題恒成立。
(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命題
表示p是q的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的命題,即表示p與q等值的命題。例如,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也就是說“人犯我”和“我犯人”要么都發(fā)生,要么都不發(fā)生。即人犯我=我犯人。
可表示為:p當且僅當q或p?q(p是前件,q是后件,“當且僅當”是聯(lián)結詞)。
其他聯(lián)結詞還有“若……則……,且若不……則不……”、“當且僅當……,……”等。
真假關系:當p與q不等值時該充分必要假言命題為假,即“p、q不同真假時為假”。
注:充分條件假言命題和必要條件假言命題是考試的重點之一,但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命題在考試中出現(xiàn)得較少,且較簡單,因此就不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