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2023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片段閱讀之因果詞的妙用
在行測考試中,片段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類題型,片段閱讀題目的特點是題干長,閱讀量大。很多同學讀不下去,但是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片段閱讀題就可以做得更好。華公教育在此跟大家討論主旨觀點題里面的一類需要留意的特殊詞語——因果詞。
什么叫因果詞呢,所謂“因果詞”,其實就是表示詞、短語、分句或句子之間具有原因和結果關系的連詞。比如:因、因為、由于、原來、所以、因此、故、以致等等。當它出現在文段當中,往往就表示,作者通過前面一系列的論述之后,用一個因果詞進行了總結,引出自己的觀點。那也就意味著,因果詞之后就很有可能是文段的主旨。下面中公教育就通過一個例子來看一下。
傳統的史學研究,由于其對象大都是“不能說話的”檔案和文獻資料,因而在研究過程中,它們只是扮演“法官”角色的研究者們審判的“被告”,而這個被告在法庭上沒有任何為自己辯護的權利。所以,不同的“法官”由于其使用的審判規則不一樣,盡管這個規則非常科學和準確,造成對相同問題的研究結果卻大相徑庭。
這段文字所表達的主要意思是:
A.運用同樣的檔案和文獻資料進行史學研究卻可能得出不一樣的結果
B.運用檔案和文獻資料進行史學研究應當謹慎,而不能武斷
C.研究歷史還應注重運用“能說話的”史料
D.應當制定統一的規則來規范對檔案和文獻資料的研究
【中公解析】答案選A。文段首先以“法官”和“被告”的比喻,形象地闡述了傳統史學研究中研究者和研究對象間的關系,然后以“所以”引出文段的結論“由于其使用的審判規則不一樣,…對相同問題的研究結果卻大相徑庭”,A項是對這一結論的準確復述。B項,造成研究結果不同的原因是研究者審判規則不同,而并非研究者武斷,“應當謹慎,而不能武斷”無法得出,排除。C項,“能說話的”史料,文段未涉及,排除。D項,文段強調的是相同材料卻有不同結果這一現象的正常,D項推斷過度,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
在做主旨題的時候,我們要意識到因果詞可以表示總結,引出作者的觀點,做題時如果能對因果詞足夠的敏感,就能快速、準確解題。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