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2018.5.26事業單位聯考綜合應用能力C類真題與答案
一、科技文獻閱讀題:請認真閱讀文章,按照每道題的要求作答。(50分)
沙塵天氣是風將地面塵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氣混濁的一種天氣現象的統稱。作為沙塵天氣的一種,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形成的。
對沙塵暴強度的等級劃分,一般采用風速和能見度兩個指標,其中能見度是世界氣象組織各成員國用于區分不同等級沙塵暴天氣的重要指標。伴隨著沙塵暴的發生、發展和平息,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40m的粉塵氣溶膠粒子(DM40)能夠代表絕大多數沙塵暴顆粒,且通常可以長距離輸送形成較大范圍的影響,因此被認為是表征沙塵暴的重要參數。然而,目前尚無技術手段直接觀測DM40,考慮到沙塵暴期間大氣氣溶膠的主要成分是沙塵氣溶膠,我
國在監測沙塵暴天氣時,選擇接近的物理量PM40(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40m的氣溶膠粒子)作為沙塵暴天氣的重要指標:大氣飄塵(PM10)在較大強度和較大影響范圍沙塵暴(DM40)能夠代表絕大多數沙塵暴顆粒,且通常可以長距離輸送形成較大范圍的影響,因此被認為是表征沙塵暴的重要參數。然而,目前尚無技術手段直接觀測DM40,考慮到沙塵暴期間大氣氣溶膠的主要成分是沙塵氣溶膠.我國在監測沙塵暴天氣時,選擇接近的物理MPM40(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40m的氣溶膠粒子)作為沙塵暴天氣的重要指標;大氣欲塵(PM10)在有較大強度和較大影響范圍沙塵暴發生期間,可以近似地表征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10m的沙塵氣溶膠粒子,也可作為另一個補充指標,而且PM1O可被人體吸入,對于評價沙塵暴對人的健康影響具有重要作用;大氣降塵可以反映一個較長時間段沙塵暴顆粒的總體特征,而目采集的沙塵暴樣品能夠對其理化特征進行后續分析、評估其影響等,也是一種沙塵暴天氣檢洲指標;在沙塵暴潛在源地、自然狀況下測得的淺層士坡濕度對沙塵暴數值預報準確性的提高也有較大影響,也被列為一個沙塵暴天氣監測指標。
2006年,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中國氣象局制定了新的《沙塵暴天氣等級》國家標準,依據沙塵天氣當時的地面水平能見度劃分了沙塵天氣的等級:依次分為浮沉、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和特強沙塵暴5個等級。具體定義如下:
——浮沉:當天氣條件為無風或平均風速≤3.0米/秒時,塵沙暴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氣現象。
——揚沙: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相當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一10千米以內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強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很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天氣現象。
——強沙塵暴:大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非常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0米的天氣現象。
——特強沙塵暴:狂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特別混濁,水平能見度小于50米的天氣現象。
沙塵暴的發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包含大氣、土壤和陸面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沙塵暴的研究也是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的復雜問題。由于不同的學者所處的觀察角度不同,研究的出發點和方法不同,分析中所用的樣本資料及其覆蓋面和代表性不同,得出的看法也不盡相同,從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學術爭論。
比如近50年中國沙塵暴的變化趨勢是在增多還是減少?有人認為是以增多為主,也有人認為是以減少為主,還有人認為雖然沙塵暴總數在減少,但強沙塵暴在不斷增多。
比如在導致沙塵暴形成的因素方面:有學者認為,過去及未來幾十年內,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降水量變化不大,但溫度顯著升高,地表蒸發加大,土壤變干,荒漠化土地面積逐年擴展,沙塵暴的地表沙塵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使得沙塵暴增多、增強;而另一些學者認為,氣候的自然冷暖變化取決于大氣環流的調整變化,區域性氣候變暖,意味著冷空氣活動偏弱,大風天氣偏少;沙塵暴的動力條件減弱,使得沙塵暴減少、偏弱。
又比如沙塵的來源,有人認為沙漠和天然戈壁是沙塵的來源,擋住了沙漠和戈壁,就擋住了沙塵暴;但也有學者指出沙塵來源不是天然戈壁,而是干早農田和退化牧場,當具備一定的氣象條件時,干早農田和退化牧場很可能產生揚沙或沙塵暴。
可以說,沙塵暴是特定的荒漠化環境和氣象條件相結合的產物。目前我國北方有四大沙源地:新疆塔里木盆地邊緣,甘肅河西走廊和內蒙古阿拉善地區,陜、蒙、晉、寧西北長城沿線的沙地、沙荒地旱作農業區,以及內蒙古中東部的沙地。而我國81%的沙塵天氣發生在3月至5月,究其原因,在于我國春季北方地區多風,在質地輕粗、植被稀疏的干早地表,當風速超過起沙風速時,便容易引發沙塵暴。
沙塵暴的主要危害方式是:強風、沙埋、土壤風蝕和大氣污染。沙塵暴給群眾生活帶來種種不便的同時,也給經濟社會造成巨大損失。那么,沙塵暴就真的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嗎?
沙塵暴對沙塵的輸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一些地區的土壤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塵暴向亞馬遜盆地東北部輸入的沙塵量有約1300萬t,相當于該地區每年每公頃增加了190kg的土壤。我國黃土高原的形成,沙塵暴功不可沒。此外,沙塵暴刮走一些地方土壤中肥沃的浮土,也給降落地增加了土壤中的養分。科學家對夏威夷大氣微粒的化驗結果顯示,這些土壤來自中國西北地區干旱蒼涼的荒原,即造就夏威夷最初土壤的養料源自遙遠的歐亞大陸。科學家認為:如果沒有沙塵暴,夏威夷只是一些兀立在海里的巨型巖石,沒有土壤,沒有花草,充其且只會成為海鳥的棲息地。科學家還發現,地球上最大的綠肺—亞馬孫河流域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塵暴。其更要的養分來源之一也是空中的沙塵,沙塵氣溶膠含有鐵離子等有助于植物生長的成分。
酸雨是伴隨工業發展產生的一個環境問題。在我國,工業排放的S02是導致酸雨的主要物質。南北方S02排放程度大致相當。但為什么酸雨主要出現在長江以南,北方只有零星分布呢?學術界對這一現象早有解釋:北方多風沙,來自沙漠的沙粒偏堿性,北方土壤、飄塵也偏堿性,這些含鈣的硅酸鹽和碳酸鹽都會中和大氣中的一些酸性物質。科學家甚至已經算出沙塵縣對酸雨的影晌,即沙塵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國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2.15,韓國增加0.15-0.18, B本增加0.12-0.15。
美國化學家約翰·馬丁發現,太平洋近赤道的區域、太平洋東北區和南大洋中鐵的濃度太低,以致這些區域的浮游植物生長受到嚴重抑制。他發現,鐵抵達海洋表面的途徑是通過風吹起的沙塵輸送的,因為沙塵中含有豐富的鐵,增加了浮游植物的生長能力,使其從大氣中吸取了更多的C02,降低了C02的濃度。海洋浮游植物吸取C02的作用不亞于陸地值物。科學界指出,每年大氣中約有1000億噸的C02被吸收了,其中陸生植物吸收大約520億t.而到
下的被浮游植物吸收了。而且,與陸生植物相比,海洋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更快,發展空間更大。
事實上,沙塵暴自古就有,有史書將這種天氣記載為“雨土復地,亦如霧”。我國出土的漢簡上便有關于沙塵暴的記載,據《漢書·成帝紀》記載,漢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黃霧四塞”。所謂“黃霧四塞”,現在看來正是指強風夾帶大量沙塵導致能見度極低的沙塵暴。而沙塵天氣導致的環境壓力,也成為塞外戰亂和北方游牧民族內遷頻率增大的重要原因,進而帶來我國歷史上的幾次民族大融臺。
在長期受干早氣候控制、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人們治理沙塵暴能夠達到的目標只能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它給人們帶來的影響和損失。只有我們以理性的眼光來看待沙塵暴,才能趨其利、避其害,從而保護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相據文章,回答下列問題:
1.辨析題:對下面的句子作出正誤判斷,并進行簡單解析,不超過75字。
北方沙塵中的鈣元素和鐵元紊中和了大氣中的酸性物質,這是導致我國北方地區酸雨分布較少的原因。
參考答案:錯誤。
由第12段可知,含鈣的硅酸鹽、碳酸鹽會中和酸性物質,即鈣元素能中和酸性物質,進而減少酸雨,句子中的“鐵元素”無中生有,故該句錯誤。
2.單項選擇題: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的題號后填涂正確選項的序號。
(1)根據我國《沙塵暴天氣等級》,風將地面塵沙吹起,使空氣混濁,當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時,被稱為:
A.揚沙
B.沙塵暴
C.強沙塵暴
D.特強沙塵暴
(2)下列不屬于沙塵暴帶來的積極作用的是:
A.造就了夏威夷的美景
B.培育了亞馬孫的雨林
C.堆積形成了黃土高原
參考答案:
(1)答案 B 解析:由第3段可知,我國依據沙塵天氣的水平能見度劃分了沙塵天氣的等級,其中水平能見度小于1千米的,被劃分為沙塵暴這一等級。故本題答案為B
(2)答案】D 【解析】A項,由“如果沒有沙塵暴,夏威夷只是一些兀立在海底的巨型巖石,沒有土壤,沒有花草”可知,沙塵暴對夏威夷美景有積極作用,符合文意,排除。
B項,由“亞馬孫河流域的雨林也得益于沙塵暴”可知,沙塵暴對亞馬孫河流域的雨林有積極作用,符合文意,排除。
C項,由“我國黃土高原的形成,沙塵暴功不可沒”可知,沙塵暴堆積形成了黃土高原,符合文意,排除。
D項,由“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塵暴向亞馬遜盆地東北部輸入的沙塵量有約1300萬t”、“沙塵暴刮走一些地方土壤中肥沃的浮土,也給降落地增加了土壤中的養分”可知,沙塵暴將沙化地區的土壤輸送給了降落地,對于沙化地區并無積極作用,不符合文意,排除。
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D。
3.多項選擇題:備選項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題意,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相應的題號后填涂正確選項的序號,錯選、少選均不得分。
(1)根據文章,沙塵暴的主要成因有:
A.強勁持久的風力
B.地表松散干燥的沙塵
C.區域性氣候變暖
D.荒漠化土地面積改變
(2)我國監測沙塵暴天氣時采用的指標包括:
A.PM10
B.PM40
C.淺層土壤濕度
D.大氣降塵
(3)下列古詩描寫或記錄了沙塵天氣的有: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B.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北無春時,總有春來何處知。
C.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沙塵一并來。
D.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
(4)根據文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有:
A.近年中國沙塵暴爆發總數在減少,但沙塵暴強度增加
B.海洋浮游植物比陸生植物對減少溫室氣體的作用更大
C.中國的沙塵暴天氣極大地緩解了韓國、日本的酸雨
D.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內遷與沙塵天氣帶來的環境壓力有關
參考答案:
(1)【答案】AB 解析:由第1段“作為沙塵天氣的一種,沙塵暴是沙暴和塵暴兩者兼有的總稱,是強風把地面大量沙塵卷入空中形成的”可知,A項“強勁持久的風力”是沙塵暴的成因之一,當選。
由第8段“我國81%的沙塵天氣發生在3月至5月,究其原因,在于我國春季北方區多風,在質地輕粗、植被稀疏的干旱地表,當風速超過起沙風速時,便容易引發沙塵暴”可知,B項“地表松散干燥的沙塵”是沙塵暴的成因之一,當選。
由第6段可知,C項“區域性氣候變暖”和D項“荒漠化土地面積改變”是不同學者的觀點,目前尚未達成共識,排除。
故本題答案為AB.
(2)答案 ABCD 解析:閱讀文獻第2段,可以得出本題答案。
A項,可對應“大氣飄塵(PM10)在有較大強度和較大影響范圍沙塵暴發生期間,可以近似地表征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10m的沙塵氣溶膠粒子,也可作為另一個補充指標”,正確。
B項,由“我國在監測沙塵暴天氣時,選擇接近的物理量PM40(空氣動力學等效直徑≤40m的氣溶膠粒子)作為沙塵暴天氣的重要指標”可知,正確。
C項,可對應“在沙塵暴潛在源地、自然狀況下測得的淺層土壤濕度對沙塵暴數值預報準確性的提高也有較大影響,也被列為一個沙塵暴天氣監測指標”,正確。
D項,由“大氣降塵可以反映一個較長時間段沙塵暴顆粒的總體特征,而目采集的沙塵暴樣品能夠對其理化特征進行后續分析、評估其影響等,也是一種沙塵暴天氣檢測指標”可知,正確。
故本題答案為ABCD。
(3)答案ABC 解析:A項,“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意為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銀溝,在月光照耀下,沙塵像雪片紛紛揚揚。該句與沙塵天氣有關,
當選。
B項,“眼見風來沙旋移,經年不省草生時。莫言塞北無春時,總有春來何處知”意為沙漠里沙塵移動,終年見不到草生的時節,不能說塞北沒有春天,但由于只見風沙,不見青草,縱然春天到來,風沙依舊,又從哪里看到春天呢?該句與沙塵天氣有關,當選。
C項,“楊柳招人不待媒,蜻蜓近馬忽相猜。如何得與涼風約,不共沙塵一并來”意為秋風陣陣,楊柳依依,蜻蜓飛來飛去,剛飛近馬的身邊,又俱伯馬的大尾巴,于是很快又飛離而去。突然刮起了沙塵暴,吹得人睜不開眼睛,要是能跟大自然“預約”一下,叫沙塵別跟涼風一塊兒來,那該多好啊。該句與沙塵天氣有關,當選。
D項,“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彎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未老,石煙多似洛陽塵”意為七郎山與八郎山上瑞雪票飄飄,撐起氈帳學邊塞人過游牧的生活,衣裳全變黑了,可是冬天還沒有過去,石油煙比洛陽車馬揚起的煙塵還容易熏黑行人的衣裳。描寫的是石油煙塵,與沙塵無關,排除。
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BC.
(4)答案AB 解析 本題為細節判斷題,將選項信息與文獻比對即可。
A項,由文獻第5段的“有人認為是以增多為主,也有人認為是以減少為主,還有人認為雖然沙塵暴總數在減少,但強沙塵暴在不斷增多”可知,學界對沙塵暴的增多減少以及強度存在爭議,所以A項錯誤。
B項,由文獻第12段“海洋浮游植物吸取C02的作用不亞于陸地植物”可知,海洋浮游植物與陸生植物對減少溫室氣體的作用差不多,所以B項表述有誤。
C項,由文獻第11段的“科學家甚至已經測算出沙塵暴對酸雨的影響,即沙塵及土壤粒子的中和作用使中國北方降水的PH值增加0.18一2.15,韓國增加0.15一0.18,日本增加0.12一0.15”可知,中國的沙塵暴天氣極大地緩解了韓國、日本的酸雨。符合文意。
D項,由文獻第13段的“沙塵天氣導致的環境壓力,也成為塞外戰亂和北方游牧民族內遷頻率增大的重要原因”可知,歷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內遷與沙塵天氣帶來的環境壓力有關,符合文意。
本題為選非題,故答案為AB.
4.請給本文寫一篇內容摘要。
要求:全面、準確,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參考答案:
沙塵天氣是風將塵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氣渾濁的現象。沙塵暴是沙塵天氣的一種,是強風把沙塵卷入空氣形成的。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其研究也是多學科交叉的。目前,學術爭論聚焦于沙塵暴的變化趨勢、形成因素及來源。我國以PM 10、大氣降塵、沙塵暴樣品、淺層土壤濕度為指標,將沙塵天氣劃分五個等級:浮塵、揚沙、沙塵暴、強沙塵暴、特強沙塵暴。我國有四大沙源地,沙塵天氣發生在3月至5月。沙塵暴帶來生活不便與經濟損
失,但是,它彌補了土壤不足、抑制酸雨形成、促進海洋浮游植物繁殖、帶來民族融合。因此,要理性看待沙塵暴、趨利避害,保護地球。
二、科技實務題:請根據給定材料,按照每道題的要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作答。(50分)
以下為我國省際人口(不含重慶市和港、澳、臺地區)遷出率、遷入率的分布圖。其中,圖1為1995一2000年我國省際人口遷出率、遷入率分布圖,圖2為2005一2010年我國省際人口遷出率、遷入率分布圖。圖中每一個黑點代表一個省級行政區。
1.根據圖1和圖2, 說明江西省的人口遷移特點及人口,遷移變化情況。
要求:簡明扼要,不超過75字。
參考答案:
1.江西省遷出率為6%-8%,高于平均遷出率;遷入率不超過1%,低于平均遷入率。且本省遷出率高于遷入率。
2.從1995-2000年到2005-2010年,遷出率和遷入率都有所增加。
2.根據圖1和圖2,比較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遷移特點和變化情況。
要求:全面、準確,概括、不超過250字。
參考答案:
1.北京市:(1)北京市遷出率為2%左右,低于平均遷出率;遷入率為15%-25%,高于平均遷入率。(2)從1995-2000年到2005-2010年,北京市遷出率略有提高,遷入率大幅提高。
2.上海市:(1)上海市遷出率為1%-2%,低于平均遷出率;遷入率為15%-25%,高于平均遷入率。(2)從1995-2000年到2005-2010年,上海市遷出率略有提高,遷入率大幅提高。
3.比較:(1)北京市的遷出率略高于上海市,遷入率相近。(2)從1995-2000年到2005-2010年,北京市、上海市的遷出率提高幅度相近,上海市的遷入率略高于北京市。
3.根據圖1和圖2, 分析歸納我國省際人口遷移的四個主要趨勢。
要求:恰當提煉,分條作答,每條不超過50字。
參考答案:
1.平均遷移呈擴大趨勢。平均遷出率從2%左右提高到4%左右,平均遷入率從3%左右提高到5%左右,。
2.人口向東部地區流入。中西部遷入率變化小,均為1%-2%;東部地區遷入率提高,最高值從15%左右提高到20%-25%。
3.人口從中西部遷出。中西部遷出率提高,最高值從6%左右提高到8%一10%,;東部地區遷出率變化小,均為2%左右。
4.遷出率大于遷入率的省市數量和遷出率小于遷入率的省市數量,在兩個時間段基本相同。
三、材料作文題: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50分)
1一群螞蟻圍著一塊相對于它們是“巨型”的食物,朝著家的方向移動,后方的螞蟻向上“抬”,前方的螞蟻向前“拉”。研究人員分析發現,搬食物的螞蟻越多,回家的速度也就越快。整個螞蟻團隊就這樣將“巨型”食物搬回了家。
2.我國載人航天工程1992年立項,2003年神州五號成功升入太空。這項浩大工程由,00多個科研機構、3000多個工廠、數以萬計的人員協同完成。美國的載人登月工程“阿波羅計劃”在高峰時期,有2萬家企業、200多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參加,從設計、生產、試驗到成功地登上月球,整個工程的順利完成是與超過30萬名科學家的通力協作分不開的。
3.1999年,美國宇航局發射升空的火星氣候探測者號(Mars Climate Orbiter),自身飛行系統軟件使用公制單位計算推進器動力,而地面控制團隊卻用英制單位發送導航指令,結果導致衛星在進入火星軌道的過程中失去聯絡,任務失敗,造成了3億多美元的損失。
4.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躋身國際一流的量子信息研究行列。量子衛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批科學實驗衛星之一,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總負責,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專業的團隊來完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科學目標的提出和科學應用系統的研制,中科院上海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研制衛星系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中科大研制有效載荷分系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負責地面支撐系統研制、建設和運行。
現代社會中,行業分工趨于精細,專業人做專業事已成為現代人的共識。以往單打獨斗的工作模式已不適應當前社會發展需要,協同作戰比以往更重要。
根據給定材料,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論證充分,語言流暢。字數800~1000字。
參考答案:
團隊合作的力量
所謂團隊,是由不同人員組成的一個共同體,它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這種共同協作所集聚進發的力量,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長足發展。這種協作,需要彼此信賴,溝通協調,統一標準,更需要統籌規劃,合理分工,激發團隊的工作動力,為工作注入無窮無盡的能量。
團隊合作能凝聚智慧,促進各類事業的持續發展。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就深深印證了這個道理。航天事業在世界各國都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工程,但我國卻能后起直追,一躍變成世界航天大國。這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視團隊合作,將不同專業、部門的人才匯聚在一起。這種匯聚,能夠讓彼此互相取長補短,進而能夠發揮出每個人、每個團隊的力量。航天事業的成功發展也深深印證了一句古話“孤舉者難起,眾行者易趨”,團結合作方能凝聚智慧,推動事業發展。
當然,在團隊合作中,不僅要做到人的“合”,更要重視人的“分”,注重統籌規劃,合理分工,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伴隨社會進程的加快,以往單打獨斗的工作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協同作戰便突顯的尤為重要,然而,怎樣合作才能真正發揮出團隊應有的作用,收獲成功呢?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便成了最好的答案。將每個細分領域都分工給專業團隊,明確每個團隊的職責所在,各司其職,有條不紊,在有效的時間里實現了個人專業價值的最大化利用,克服重重困難,甚至創造奇跡。毋庸諱言,注重人的“分”,方是團隊合作的題中之義。
在專業分工之后,必然會面對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影響團隊合作。所以,在分工之后,要重視協調溝通,統一標準,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讓專業分工在有序的“軌道”內行駛。美國宇航局發射升空的火星氣候探測號的任務失敗,看似是因為系統自身與地面控制的度量單位的不統一所造成,但實際上是因為背后缺少有效的協調溝通,在任務制定時缺少統一的執行標準。一葉知秋,專業分工之后,更需要一種“合”。這個“合”,不僅在于形式上人的“聚集”,更在于背后擁有合理的工作職能,能讓不同團隊按照統一標準、規定路線,實現不同工作的有效對接,讓團隊合作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納海才能激發驚濤駭浪,個人與團隊關系就如小溪與大海。每個人都要將自已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不畏艱險,相互幫助、共同合作,充分發揮團隊合作的力量。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