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歌訣)
表寒證:傷寒惡寒身發熱,鼻塞無汗浮緊咳。中
分惡風脈浮緩,頭項強痛自汗出。
表熱證:表熱熱重惡寒輕,微渴有汗咽腫紅。咳
痰粘稠脈浮數,舌紅苔黃銀翹靈。
里熱實證:里熱實證高熱狂,煩譫口渴喜飲涼。
腹痛拒按尿赤少,沉數有力舌苔黃。
里寒虛癥:里寒虛癥腹痛滿,嘔吐清水氣息短。
納少便溏利清谷,舌淡苔白脈沉緩。
寒證:寒證面白畏寒冷,蜷臥口淡尿長清。便溏
舌淡脈遲弱,陰盛外寒陽虛生。
實熱證:實熱高熱面目紅,汗出煩渴喜冷冰。登
高而歌或譫語,舌絳脈洪和神昏。
虛熱證:虛熱骨蒸五心煩,盜汗乏力悸失眠。頭
暈眼花腰酸痛,氣短咽干痰少粘。顴紅無苔脈細
數,育陰潛陽治可愈。
寒熱錯雜(上熱下寒):上熱下寒錯雜證,胸中
煩熱咳痰粘。口舌生瘡咽腫痛。腹痛便溏緊相連。
上寒下熱:上寒胃脘拘急痛,嘔吐清水噦逆急。
下熱下腹脹悶痛,尿痛色黃尿意頻。
里寒表熱:里寒素有浮腫病,畏寒便溏四肢涼。
復感表熱渴咽痛,發熱解表當助陽。
里熱表寒:里熱表寒素有熱,煩躁便秘渴咽干。
復感寒邪身軀痛,繼而發熱惡風寒。
真熱假寒:真熱假寒陽不伸,面色蒼白手足冰。
惡熱煩渴喜冷飲,舌絳苔黃神不清。
真寒假熱:身寒假熱陽氣虛,舌淡尿清便溏稀。
真熱口渴脈虛大,甘溫除熱好時機。
虛癥:虛癥形瘦無精神,心悸氣短汗淋淋。陰虛
可見五心熱,陽虛面白肢不溫。舌光無苔脈細弱,
大便溏瀉小便頻。
實證:實證氣郁精神狂,脅脘腹脹痰濁黃。便難
里急尿澀痛,舌紅苔厚脈弦長。
上實下虛:上實喘嗽壅勝痰,胸脘腹脹臥則難。
下虛浮腫吸氣少,形寒肢冷腰膝酸。
上虛下實:上虛心肺不足證,下實大腸濕熱凝。
心悸怔中氣息短,里急后重膿血行。里實表虛風
熱壅,郁在三焦表里中。腹滿據按二便閉,發熱
汗出痛惡風。
里虛表實:里虛表實食欲減,便溏食后腹脹滿。
惡寒發熱頭身痛,素體陽虛又外感。
真實假虛:內有真實外假虛,體瘦神疲冷身肢。
里急后重或癥癖,大實贏狀補益疾。
真虛假實:真虛假實腹脹滿,痛喜揉按而和緩。
舌質胖嫩虛弦脈,反瀉含冤重危險。
陰陽
1)陰證面白冷四肢,神疲乏力語聲低。尿清便
溏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
2)陽證神旺語聲粗,面目紅赤呼吸粗。高熱尿
黃大便秘,舌紅苔黃脈洪浮。
3)陰虛內熱顴唇紅,盜汗少寐夢遺精。五心煩
熱脈細數,舌紅無苔臥不寧。
4)陽虛外寒面唇白,自汗欲寐虛弱脈,身倦畏
寒尿頻數,陽痿帶稀體無澤。
5)失血脫水成之陰,口干喜冷汗多粘。舌紅干
燥脈虛數,面色潮紅畏熱煩。
6)亡陽病變陽虛脫,手足厥冷汗出多。脈微欲
絕舌淡潤,渴喜熱飲息微弱。
氣虛:氣虛五臟功能弱,呼吸氣促語低微。身疲
肢倦食納少,心悸筋緩目發黑。頭暈眼花腰酸痛,
自汗脫肛內臟重。
氣滯證:氣滯主證脹悶痛,脹疼發作時重輕,竄
痛噯氣矢氣減,兼證五臟各有型。脘悶納呆脅脹
滿,咳喘胸憋腰脊痛。氣逆:氣逆病本肺胃肝,咳嗽喘息肺逆先。嘔惡
噯氣呃逆胃,腫逆昏厥頭暈眩。
血虛證:面唇舌甲無光華,心悸失眠手足麻,經
少衍期脈虛細,頭眩乏力眼昏花。
血熱證:身熱夜甚煩不眠,目紅鼻衄發疹斑。舌
質紅絳脈細數,月經先期崩漏連。
血瘀:腫脹刺痛有定點,日輕夜重面色暗。口唇
舌質青紫暗,舌邊尖部瘀點斑。口干嗽水不欲咽,
肢體麻木或痙攣。脈沉細澀為要點,部位不同隨
政見。
氣滯血淤:氣滯血淤肝郁成,太息易怒脅脹痛。
月經不調脅痞塊,舌紫脈虛診可憑。
氣血兩虛:氣血兩虛頭暈眩,少氣乏力懶語言。
面白色淡脈細弱,自汗心悸兼失眠。
氣虛失血:氣虛失血屬內傷,倦怠少氣面萎黃。
肌衄便血成崩漏,舌淡脈弱歸脾湯。
中醫診斷
浮脈:浮輕取,重按無,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
有力多風熱,浮而無力是血虛。
沉脈:沉重按,脈才顯,如石投水必下潛,沉而
有力為冷痛,沉而無力是虛寒。
遲脈:遲脈來,一息三,脈來極慢記心間,遲司
臟病或多寒,虛實之間仔細研。
數脈:數脈來,息六至,脈來快速用心記,浮沉
虛實須分別,君相之火不同治。
虛脈:虛脈形,皆無力,浮大而軟無根砥,脈虛
身熱為中署,氣虛正虧身無力。
實脈:實脈形,大而長,三候充實力最強,新病
見實邪氣盛,久病見之病主殃。
滑脈:滑脈狀,頗費猜,如盤走珠應指來,宿食
痰熱胸中滿,女脈調時應有胎。
澀脈:澀脈狀,刮竹形,細遲短滯似欲停,血少
津枯氣血痹,女人非孕即無經。
洪脈:洪滿指,似波瀾,來時雖盛去悠然,洪主
病進邪氣盛,脹滿胃反治頗難。
微脈:微如絲,按若無,欲絕非絕微脈呼,五勞
六極諸虛病,猝病有生久難圖。
緊脈:緊如索,是脈形,拘急彈指切如繩,寒傷
內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緩脈:緩四至,是脈形,從容和緩號為平,或因
脾虛風濕病,是病非病仔細評。
濡脈:濡脈形,浮柔細,水面浮棉弱無力,產后
病中見猶可,平人無根須憂慮。
弱脈:弱脈形,沉柔細,如棉在水力不濟,陽氣
衰微精血虛,老人猶可少壯忌。
長脈:長迢迢,過本位,指下按之柔為貴,長主
心腎根本壯,長大急硬火之罪。
短脈:短縮縮,喻如龜,藏頭縮尾脈中推,短主
諸病皆難治,蓋因真元氣多虧。
芤脈:芤脈形,中間空,芤脈按之軟如蔥,火犯
陽經血上溢,熱傷陰絡下流紅。
弦脈:弦脈形,脈挺然,弦脈端直似琴弦,弦應
肝膽痰飲痛,大小單雙分輕重。
散脈:散脈候,浮而亂,中候漸無按不見,產為
生兆胎為墮,久病逢之魂欲斷。
細脈:細脈候,細如線,沉取極細終不斷,憂勞
過度氣血虧,濕邪郁結也常見。
伏脈:伏脈狀,仔細求,下指推筋著骨頭,氣郁
寒凝食內結,欲吐不吐邪閉由。
動脈:動脈跳,數在關,無頭無尾豆形園,動脈
主病痛與驚,少陰動甚妊子焉。
革脈:革浮取,脈繃急,革脈形如按鼓皮,女人
半產并崩漏,男子營虧或夢遺。
牢脈:牢沉取,脈堅強,牢形實大合弦長,積聚
內結寒疝痛,奔豚痃癖氣為殃。
促脈:促脈數,時一止,如馬急行偶失蹄,炎炎
火盛亡津液,喘嗽狂斑毒最急。
結脈:結脈緩,時一止,結脈形狀記心里,疝瘕
郁結寒氣盛,情志不遂也致之。
代脈:代脈止,不即還,良久方來是真傳,久病
見代病難治,孕者生兮癇者安。
疾脈:疾脈來,躁而急,脈來一息七八至,亢陽
無制真陰竭,喘促聲嘶病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