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題庫:行測邏輯判斷模擬題
1、某研究機構耗時9年,追蹤調查6.3萬名健康人士的飲食習慣,包括肉的消費量、肉類烹調方式以及肉類煮熟的程度等,研究小組按食用烤肉的量多少把研究對象分為5組。截至研究結束時,共有208人患上胰腺癌,他們大多集中在烤肉食用量最高的兩組。因此,研究者得出大量食用烤肉更容易患胰腺癌。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結論?
A.研究表明,父母若有一人患胰腺癌,子女患該病的幾率將提高30%
B.顯示,長期食用煮熟肉類和長期食用烤肉類的人群相比,患胰腺癌的比例相當
C.調查表明,大量食用烤肉的人有98%都喜歡一邊喝啤酒一邊吃烤肉,并且常常熬夜
D.該研究中偏好半熟烤肉的人患胰腺癌的比例比偏好全熟烤肉的人高約60%
2、岐阜大學研究生院副教授久野壽也和岐阜市東海細胞研究所所長田中卓二率領的研究小組使實驗鼠患上大腸癌。在此后的13 周內,研究人員向部分實驗鼠投放3種濃度不同的水溶性鎂。結果接受7ppm(1ppm 為百萬分之一)水溶性鎂治療的實驗鼠體內癌細胞數量只有未接受任何處置的對照組實驗鼠的一半,而接受175ppm 水溶性鎂治療的實驗鼠,癌細胞數量已降到對照組的四分之一。研究人員推測,癌細胞分裂時染色體呈不均衡分布,正是這種基因的不穩定性幫助了癌細胞增殖,而水溶性鎂能減輕這種不穩定性,從而抑制癌細胞增殖。
下列說法與文意相符的是:
A.試驗中,接受較高濃度水溶性鎂的實驗鼠癌細胞最少
B.研究人員準備進行水溶性鎂能控制癌細胞增殖的實驗
C.因為水溶性鎂比較穩定,所以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
D.鎂的水溶性能抑制癌細胞增殖
3、小利、小美、小星、小真、小瓏五個孩子在一起玩耍,有的孩子額頭上沾了泥巴。顯然,每個孩子只能看見別人頭上有沒有泥巴,而看不見自己頭上有沒有泥巴。頭上沾有泥巴的孩子只說假話,只說假話的孩子頭上一定沾有泥巴。同樣,頭上沒泥巴的孩子只說真話,只說真話的孩子頭上一定沒有泥巴。已知:
小利說:我看見三個人頭上沒泥巴,一個人頭上有泥巴。
小美說:我看見四個人頭上都有泥巴。
小星說:我看見四個人頭上都沒泥巴。
小瓏說:我看見一個人頭上沒泥巴,三個人頭上有泥巴。
由此,以下陳述一定為真的是:
A.小星頭上沒有泥巴
B.小利和小真沒有泥巴
C.小美頭上有泥巴
D.小真和小瓏頭上有泥巴
行測題庫:行測邏輯判斷模擬題答案
1、【答案】C。華公解析:題干通過研究得出“大量食用烤肉”和“患胰腺癌”之間存在因果聯系。C說明大量食用烤肉的人與其他人相比,除了烤肉食用量不同以外,還有其他不同,則可能的其他不同導致胰腺癌,從而削弱結論。A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和D偏好半熟和全熟的對比與題干食用烤肉的量無關;B看似有關,但“長期食用烤肉”與“大量食用烤肉”并非一個概念,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故答案選C。
2、【答案】A。華公解析:分析選項,選項A有 “較高濃度”一詞,只要關注題干談到濃度就能證明選項A是否正確,7ppm和175ppm 明顯和濃度有關,經驗證選項A說法正確;選項B應關注到“準備進行”這種關于描述時態的詞,題干是已經發生了,所以不正確;選項C應該關注“因為、所以”這樣的關聯詞,題干沒有這層因果關聯,故該選項強加因果,不正確;選項D可以從“水溶性鎂能減輕這種不穩定性,從而抑制癌細胞增殖”進行對比,看似正確,但是水溶性鎂能抑制不等于是鎂的水溶性能抑制,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故正確答案選A。
3、【答案】C。華公解析:從題干中我們可以發現共有四個人的話,可以為我們提供線索,但問題在于現在無法確定誰的身上有泥巴,誰說的真話,無法直接推理,可以快速確定使用假設法解決此題。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從哪一個條件開始假設,梳理條件后可知:
小利說:我看見三個人頭上沒泥巴,一個人頭上有泥巴。(3人沒有 1人有)
小美說:我看見四個人頭上都有泥巴。(4人有)
小星說:我看見四個人頭上都沒泥巴。(4人沒有)
小瓏說:我看見一個人頭上沒泥巴,三個人頭上有泥巴。(1人沒有 3人有)
通過簡單分析可以發現,此時如果我們假設小利說的話為真,即其余4人中,3人沒有 1人有,但是此時我們是無法確定其余4人到底是誰有泥巴,共有四種情況短時間無法解決。所以我們不會優先選擇小利和小瓏作為假設的起點。而如果我們假設小美說的話為真,則可以得知此時其余4人都有泥巴,都說假話,可以進行下一步推理,此時我們發現小瓏的陳述與我們假設的情況一致,則此時小瓏也說了真話,但是我們第一步假設可知小瓏頭上有泥巴應該說假話,出現矛盾說明小美不可以說真話,從而得知小美頭上有泥巴,選出C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