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2023江西公務員考試申論范文:樹立創新思維 振興中國制造
“一定要把我國制造業搞上去,把實體經濟搞上去,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言簡意賅的話語,不僅體現了對于中國制造的重視,更指明了對于我國未來發展的方向。然而當前中國制造卻面對著品牌缺失、人才不足、企業小散弱等問題,嚴重制約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日新者必日退。唯有以創新為動力,方能破解中國制造的困境。
以創新推動中國制造,離不開人才力量支撐。創新是第一動力,而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對于中國制造的發展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核潛艇之父”彭士祿,面對艱難困苦的研發環境,依靠核潛艇模型和報紙上的簡單數據,帶領團隊不斷鉆研創新,成就中國核潛艇事業。“航天人”黃誠參加了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長征六號研發工程,用新思維、新手段,見證了從無到有的全過程,推動航天事業的發展。不論是彭士祿,還是黃誠,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續奮斗,讓中國制造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實現今天的逐步領跑。未來會有更多的人才投入科研創新,共筑制造強國。
以創新推動中國制造,離不開企業辛勤付出。世上本無夕陽的產業,而只有夕陽的企業和夕陽的人,制造業能否有美好的明天,關鍵在于企業不斷創新助力。四通八達的高鐵、橫跨大洋的港珠澳大橋、蓄勢騰飛的北京大興機場……一個個奇跡般的工程,托舉起大國制造的高地,這些成績雖然相隔萬里,但是背后都蘊藏著同一標志——中國企業。但是研發資金投入少、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人才缺口大等一系列的問題,既打擊了企業創新的積極性,也阻礙了中國制造的發展。為此,需要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讓企業能夠扭轉狀態,以一往無前之勢,成為中國制造的核心動力。
以創新推動中國制造,離不開國家積極推動。從《中國制造 2025》作為中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為中國制造業未來幾年設計了規劃路線圖;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強調:“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再到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明確指出推動制造業升級和新興產業發展。一直以來我國都在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國制造的發展與壯大。唯有國家的積極推動,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
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在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的背景下,雖然中國制造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也同時站在了新的起點上,這就需要我們繼續匯聚多方力量,打造創新基石,助力制造業發展,讓中國制造繪就經濟發展的宏偉藍圖。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