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華公 | 人才招聘 | 縣級分校 | 市場合作 | 聯系我們 | 網站糾錯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贛B2-20090096 贛ICP備2022000487號|出版物經營許可|營業執照|觸屏版
版權所有2005-2025 江西華公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HGJY100.COM) ALL RIGHIS RESERVED 全國客服執線:400-966-2799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791-87596552 舉報/反饋/投訴郵箱:feedback@233.com
如何應對面試中的綜合分析題
【綜合分析題】近年來,高考報名數量呈遞減趨勢。其中,農村生源在大學校園中的比例有所下降,對此你怎么看?
審題:
一、從提問中的“你怎么看”可以判斷這道題屬于綜合分析題,那么該題需要分析的事情是什么呢?繼續看可以知道問的是對于“農村生源在大學校園中比例下降”的看法,既然是問看法,所以第一應該先表態,后面的內容就應該是對你態度的支撐,當然添加適當的建議,也表明你對這個現象的思考,所以,綜合分析題的答題組成部分應該是:表態——分析——建議。
二、“農村生源在大學校園中的比例下降”是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所以屬于普遍現象,對于普遍現象,在分析過程中,可以去談影響,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原因,所以一定要注意答題的層次感。
解題:
三、表態——由于這個是普遍現象,所以我們很難用態度上的支持或者反對去表達,更多的是用情緒去表達,如對于這樣的現象深表擔憂,感覺欣慰,認為是大勢所趨等等,注意,對于現象要進行一個簡單的概括,態度的表達也要自然,像是和他人溝通的觀點輸出,別為了答題答題過于生硬。
四、分析——影響:就這道題目而言,農村學子在大學校園的比例下降,這一定是個消極的現象,那么我們對于消極的現象便可以談談他的危害,聯系我們的社會背景可以知道,我們現在一直在為城鄉均衡發展努力,而教育在助力發展方面又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農村學子在大學校園比例下降就會使得農村人才匱乏,農村經濟發展遲緩,城鄉差距越來越大,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去發掘的危害,可在拓展,因為我們的普遍現象重點放在原因,所以這部分可放在開頭部分,也可以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時”,這些關聯詞連接。
五、分析——原因:問題本身的危害已經明了,產生問題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觸發這一現象?在分析原因的時候,很多同學存在的問題是:要么分析不夠深入,要么分析不夠全面。其實為了讓自己的答題更加有邏輯性,在分析原因的時候我們可以由表及里的去闡述。在這道題里,這件事情里的主人公是誰,這件事情是不是也和他們有一定的關系呢?他們所處的環境如何?現狀是不是和環境有關?身邊有沒有催發這件事情的其他人?有沒有相關政策?這些都是我們去深挖原因的方向,平常多問問自己為什么,怎么辦,能幫助大家答題的時候思路更加敏捷。
六、建議——綜合分析題顧名思義,一定是重在分析的,分析原因,分析利弊,那為什么要說建議呢?當你發現了問題之后,你應該有自己的見解,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這一部分就有了存在的必要,對于好的現象,好的做法,我們可以思考一下如何讓他好上加好,對于利大于弊的事情,我們其實也可以明確觀點,這個時候建議就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了,那么對于不好的現象、做法,我們當然是要提出對策讓他向好。這就是我們提建議的方向。
七、注意:很多同學在回答綜合分析題的時候會有兩個小疑惑,一是對于重點把握不準確,更多的去談做法,在建議部分過分細化,大家在答題前要注意,怎么看,問的是看法,重點應該在如何看而不是如何做,建議需要有,但是沒有必要無限拓展細化,有個大致方向與做法即可。這是其一,第二是同學們在分析的時候很難進行拓展,其實拓展的內容就是你提出分析的支撐,可能是身邊的事例,也可能是道理論證,言之有理即可。
【示范作答】
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出現了高考報名數量遞減的現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出生人口的下降導致生源減少,再比如高考政策的改革,復讀生隨之變少,當然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境外高校招生力度加大,出國留學的學生變多,這是多方原因造成的。那么就題干中說的,農村學子在大學校園比例下降的現象,我覺得這也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們都知道,如今城鄉差距在慢慢的縮小,如果對于農村學子的教育問題不加以重視,縱容該現象發展,那么勢必會導致農村人才的匱乏,影響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進而使城鄉的建設拉大差距,阻礙鄉村振興的步伐。那么為什么會有這個現象產生呢?我覺得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農村學生的競爭力較差。各位考官,我們都知道農村的孩子缺乏深度學習的機會,不像城市的孩子一樣,能夠從小就接觸各方面的知識,參加各種競賽,在同樣的高考條件下,競爭力難免較弱。
第二,農村家庭對于教育的不重視。對于很多農村家長而言,學歷并不代表能力,而且在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下,“一夜暴富”的故事的洗腦下,他們更多的把自己孩子的未來寄托于僥幸。
第三,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加劇。每一年的畢業季,基本都被稱之為最難就業年。很多大學生畢業之后并找不到心儀的工作,畢業等于失業。在這樣的壓力下,讀書無用論的論調再次被提起,便出現家長允許孩子放棄高考的現象,尤其是農村地區。
第四,農村教育資源的匱乏。農村缺乏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更缺少一些高質量的老師,無論是從師資隊伍還是從教學設施上看,都與城市存在很大差距,這也使得在教育這方面,農村比較落后。
第五,招生政策的不合理。在高考招生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地域上的差別對待,尤其是一些名牌高校,更加傾向于城市學生,比如中西部省份農村學生較多,但是分配的名額反而較少,而東部地區城市的學生更多,名額也更多,這樣相比之下,顯然城市的機會更多一些。這就導致了貧困地區考生考取的概率大大降低。其實我們江西農村學生很多,但是名額很少,往往就是幾十人,僧多粥少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問題已成既定事實,如何改善這個現象才是我們當下應該努力的方向,這也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因此,需要多方努力,就政府而言,要加大基礎教育的建設力度,比如提高鄉村教師的待遇,比如發展網絡教育等,讓農村孩子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就 家長與學子而言,觀念也要轉變,要知道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重要方式,吃不了讀書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就高校而言,在招生的時候,也需要多考慮考慮我們的農村學子,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那我相信,同心協力,困難終將會被克服。
關注微信公眾號(江西公考在線)
及時掌握考試資訊獲取備考資料
回復“備考資料”領取備考大禮包